热线电话:13712941294
创建简历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福建原创

三明王坑村:昔日“后进村”变身“网红村”

来源:福建招聘网 时间:2020-09-07 作者:黄今 浏览量:

 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29日电 (叶秋云 熊明欢)房前荷塘莲花盛开,屋后菜园子种满蔬菜。盛夏时节,走进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朱口镇王坑村,一面面绘画生动的"乡愁墙"、一条条整洁的村间小道都让人流连忘返。

  很难想象,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前些年因村财薄弱和人居环境脏乱,被扣上了"软弱涣散"的帽子,成为朱口镇的"后进村"。

  2018年,刚刚当选王坑村村支部书记的卢远由决心改变这一切,带领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。说干就干,他立即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,把大家对村子的想法和意见收集起来,梳理党组织存在的问题,逐一进行分工安排。于是,"三队一组"保洁模式就在这时被提了出来。

  村子里,先后成立了保洁队、巡逻队、劝导队和考评组,"三队一组"将村两委干部、党员、老年人、清洁员都纳入了卫生管护队伍。

  "原来村里的道路两旁杂草丛生,大家柴火和杂物都是随意堆放在屋边,讲实话,环境确实是脏乱差。"负责村里劝导队工作的廖达诚表示,如今,大家都参到"三队一组"的人居环境整治里来,有的负责劝导,有的负责监督,大家的积极性都特别高。

  绿树环绕,红花遍地。现今的王坑村,环境变美了,水变清了,路也变干净了。虽然环境整洁了,但是村里要发展,关键还是在钱袋子上。

  王坑村特有的富硒土地是当地最大的特点,特有紫色土种植的小籽花生、黑籽花生口味独特,营养丰富。但是,一直以来是农户自己闲散种植,形不成规模。如何将村内独有的特色农副产品打造成王坑村的品牌?卢远由为此费了一番功夫。

  于是,朱口镇碧丰岩专业合作社成立了,以"党建 种养 订单"品牌模式吸引农户、贫困户以资金、土地等方式入股。如今,该合作社已吸引了80余农户、贫困户入股,成功流转盘活了1300亩闲置农田和荒山。

  同时,村里统一种植黑籽花生、小籽花生、麻面南瓜、洋芋等农产品,不仅解决了20余户贫困户的务工问题,更是带动了村子的富硒农产品发展。"支部先带头做起来,等群众看到我们挣了钱,自然也会跟着种。"卢远由说。

  如今,王坑村的黑籽花生、小籽花生已是名声在外。每到8月,便供不应求,单单2019年度发往漳州龙海市的花生便有一万斤。今年,卢远由带领合作社种植150亩"新品"麻面南瓜。目前,南瓜已经喜获丰收,亩产达5000余斤。

  现在的王坑村"沉睡资源"——闲置农田和荒山已经开发成了富硒农产业基地,如何更进一步留住乡愁提振乡村经济活力,成了横在镇、村两级干部面前的难题。

  王坑村村部外有着连片的池塘,每年王坑村的成品莲子基本产自这里。"一株荷花,盛夏可赏景,鲜莲子甘甜可食用,干莲子可做八宝粥,莲心和荷叶都可制茶,就连干掉的莲蓬还能给村民当成柴火。"卢远由表示,单单只用来收莲子,资源太过浪费。

  今年3月,王坑村村两委在荷花塘内铺设了简易栈道,还在荷塘中心搭建了观赏亭。荷塘里,鱼儿畅游,连片的荷花美不胜收,吸引周边市民来这里细品夏日清凉。

  "人气渐渐聚起来了,大家都知道赏荷要到王坑村,附带着我们的农副产品名气也更响了。6月至今,我们已经接待游客2000多人,带动村财增收5万多元。"卢远由如是说道。

  据其介绍,接下来,他们将围绕乡愁王坑的定位,开设农家菜馆,建设特色民宿将村子打造成一个乡村旅游点,吸引更多游客到这里,带动村域经济发展。(完)

分享到: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58593号

地址: EMAIL:kf@fjzp.cn

Powered by PHPYun.

用微信扫一扫